把两则美妆行业相关数据放在一起看,不禁耐人寻味。
据艾媒咨询一份美妆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有72.6%的消费者会在综合电商平台选购化妆品,线上方式仍然是各大美妆品牌的主营渠道。
第二则是2022年屈臣氏中国市场营收同比下滑23%至175.79亿港元,门店数量首次负增长共关闭343家,换句话来说一天就有一家屈臣氏门店关闭。
曾经火热盛行的美妆集合店巨头,为何沦落到这番地步?在信息差逐渐缩小的是时代,线下美妆集合店还有前景吗?值得进一步探讨。
01 屈臣氏真不“委屈”!
一谈起屈臣氏脑海里扑面而来的便是一个个专属导购跟后面向你推销产品的画面,而这种BA(美妆顾问)模式正是让屈臣氏在是十年前站稳美妆集合店巨头的根本。
从进店一对一了解消费者需求,量身制定美妆护肤计划,再到推荐产品建立联系后期进行美妆知指导的一系列专属服务,给消费者良好的购物体验。
但这种令人满意的专属服务,只限于十年前。当下美妆消费者拥有很强的个性化自主意识,据年轻消费者描述进店只想自己安静的挑选产品,不想贴身导购一路跟随,美其名曰地为您提供服务,事实上想把握机会推销产品,从而产生不友好、不自然的消费体验。
另一方面,在公开年报显示屈臣氏走的仍是重资产模式,合作的品牌也是传统品牌居多,鲜有新锐品牌出现在门店货架上。
据某合作品牌方透露,除了坑位费、上架费,还有后期的条码费等其他零碎的费用,高昂的代销抽成以及回款周期长,让一众新锐国产美妆品牌望而止步。
如今屈臣氏的主战场转移到了二线城市,毕竟凭着多年的渠道口碑以及门店优势相比新式美妆集合店抗风险能力更强,但守着原来的抽佣模式以及销售方式,还能撑多久静待时间验证。
02 美妆集合店拔地而起
与屈臣氏这种传统美妆集合相对的是WOW COLOUR、THE COLORIST调色师、HARMAY话梅等一众新锐集合店拔地而起。
从门店装潢来看,新锐美妆集合店符合当下年轻消费者色彩审美,区别于屈臣氏传统货架方式其光亮、开放的陈列方式更受年轻人欢迎。
在2020年新锐美妆集合店盛行之时,各零售巨头纷纷下场布局美妆带赛道,WOW COLOUR、调色师、话梅等便是那时的产物。
纵观美妆集合店的优势,品类多样、性价比高、布局渠道广阔等便是集合店区别于美妆品牌的优势,但好景不长,线上直播电商和大环境下线下门店人流锐减让疯狂扩张的美妆集合店按下暂停键,走向了去年开店今年倒闭的局面。
在同行竞争下,不少在美妆集合店消费过的用户传出疑似与官方渠道产品货不对板、用起来质地不同等负面消息,让原本处在水深火热的美妆集合更蒙上一层阴影。
据最新数据统计,THE COLORIST调色师目前有207家门店,WOW COLOUR有136家门店,老牌屈臣氏门店3836家,仍排在榜首。
短短三年间,经历疯狂扩张、线下遇冷、门店紧缩后,如何调整其经营方式,提高美妆集合店的渠道优势是当下美妆集合店能够持续平稳发展的关键。
03 正视自身劣势,发挥长处
美妆集合店必须正视的一点就是相对与美妆品牌来说没有过多的议价权,其产品成本与利润区间掌握在品牌方手上,与美妆品牌线上自营、店播等比拼正装价格无异于自寻短见。
消费者选择美妆集合店消费无外乎是集合店拥有众多的美妆小样,在选择适合自己的美妆产品时可以用小样低成本试错,集合店如何在小样上与品牌方相互赋能合作促进转化,这里是个还未发掘且容易被忽略的重要环节。
在当下相比起逐渐崛起的新锐美妆品牌,集合店拥有更加下潜的渠道市场,新锐品牌需要线下触达消费者提高市场知名度,集合店需要线下流量支撑运转,两者不谋而合。
先前WOW COLOUR 重磅宣布了三年的战略规划,未来打造自营美妆产品和与大牌联名推出定制产品,从彩妆品类横向拓展美妆护肤、整体造型设计等产品矩阵;加入门店线上私域运营,提供更为优质的会员美妆服务;升级成为上万个SKU新式潮流美妆品牌。
WOW COLOUR此次战略规划是否看着既陌生又熟悉?事实上WOW COLOUR的幕后老板便是名创优品董事长叶国富。
写到最后
美妆集合店还有生存空间吗?答案是肯定的。
但在国内美妆市场独有的线上线下相结合二元结构下,单一发展线下渠道无疑是走向死胡同,如何维护好优质客户反复触达,再通过口碑传播建立品牌形象;
最后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让美妆集合店成为新锐国货美妆的孵化池和渠道助手,而不是美妆品牌的对手。
要知道,名创优品诞生之初很多人都不相信它能扳倒无印良品。
丽晶软件初创于1995年,从资深的时尚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供应商,成长为泛零售行业全链路产业互联网的赋能者。目前,共有1万+品牌、20万+终端、5千万+会员正在体验丽晶系统。
新零售时代,丽晶开启“丽晶网联”新纪元,立足互联网+企业服务,以智慧零售和智能制造双轮驱动,用科技构建智慧零售新业态,为企业提供全链路数字化解决方案。成功入选2022年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