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被之于富安娜,就像瑜伽裤之于Lululemon,两者已经成为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家里老一辈常说,结婚喜庆买喜被就去富安娜看看。
从传统的家纺品牌到符合现代化的艺术家纺,富安娜品牌是如何一改老气传统的印象,快速拥抱 新势代,成为当下家纺的首选?其中的变化值得探讨。
01 草根出身卖床单
富安娜创始人林国芳出生于广东陆丰普通家庭,从小就对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早前干过艺术工艺品的销售工作,在务工过程中嗅到了一丝商机。
在94年林国芳发现当时市场的家纺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设计感,于是尝试着把家纺和艺术相结合,创业初期仅是一家只有几台缝纫机的小工厂。
由于从小对艺术的喜爱,林国芳亲手设计家纺花纹手稿,并将花纹色彩运用到家纺用品上,打破当时市场单调的条纹、格子设计,并迅速吸引中高端消费者的喜爱。
林国芳对产品的质量也十分严苛,曾经因一个线头没处理好而放弃整批货。而在全行业打价格战的时代,富安娜坚持不打折、不降质,通过独特设计建立品牌护城河,奠定“家纺界爱马仕”的口碑。
02 从“实用主义”到“品质生活家”
一张被子能玩出什么花样?这还真被有艺术气息的富安娜玩出花来。
从一开始引进欧洲的先进印花技术,到自主研发的“澜蕴纱”胶原蛋白面料、川蜀宁南金桑有机蚕丝等新材料,从“体感、温感、触感”三维度提升睡眠体验。
富安娜从早期产品聚焦于床品套件、被芯等基础品类,凭借“富安娜”、维莎、酷奇智”等品牌覆盖不同的人群需求。
如今,其产品线已拓展至家居饰品、智能床垫、抗菌功能家纺等六大类,逐渐形成了“睡眠+生活+装饰”家纺生态链,并常年占领家纺市场前位。
03 打破固有印象,迎接Z势代多样化消费
在一个行业里做长久了,很容易就会有温床效应,其中家纺行业在一段时间里也被诟病传统没新意、质量不如前、渠道混乱等不好印象。
作为行业领头羊的富安娜也不甘家纺行业于此,率先尝试拥抱新Z新势代,通过种草平台和新型社交媒体传播,推出了国潮设计和联名款产品,并且尝试通过门店即时零售响应年轻群体的消费模式,挖掘更多的新势代用户。
在24年富安娜与故宫文创合作推出“锦绣山河”系列,将传统纹样与现代家居融合;联合国际设计师推出“莫奈花园”主题产品,强化家纺艺术标签 。而品牌IP“安娜兔”也通过盲盒营销破圈,吸引Z世代的关注。
04 从“传统制造”到“数智零售”转型
消费环境、人群、渠道、模式等不断推陈出新,如果没有灵敏的商业转型嗅觉,就很容易被消费者抛弃。
为此富安娜也紧跟时代步伐,在供应链、全渠道数字化、AI技术应用上逐步转型升级。
供应链智能化升级:
生产端:布局在深圳、常熟、南充、惠东等五大生产物流基地,引入全自动化生产线实现72小时快速翻单;
物流端:在物流仓启用AGV机器人协同运输,将全国发货配送时效缩短至48小时;
管理端:引入智能化CRM管理整个全品牌会员数据,实现千人千面的会员营销。
全渠道数智化重构升级:
线下场景:富安娜联合丽晶对离店收银、服务商品化、即时零售等需求数智化升级;
线上生态:集合短视频、直播、图文种草、电商等平台,总部通过运营管理面板对线上渠道动态监测,即时调整策略;
总部赋能:富安娜引入了全新的促销引擎,可根据不同的会员画像个性化定制促销方式,可提前预测活动效果,找到最优的活动方案。
AI技术应用:
富安娜上线了5G视频客服与AI数字人导购,服务响应速度提升70%并且成功引爆品牌家纺节销量,后期还会在零售管理系统中接入Deepseek等大模型,通过数据训练形成符合品牌运营的专属大模型,从而提高运营效率。
写到最后
从深圳小厂到营收30亿再到市值百亿的上市公司,富安娜的30年历程印证了“匠心+创新”的双轮驱动模式。
在数智化浪潮中,这个以艺术为基因的品牌正在书写传统产业转型的新范式——不仅卖产品,更贩卖一种“睡眠即艺术”的生活方式。
未来,如何在产品创新与人文艺术之间找到平衡点,将决定其能否真正成为“家纺界的爱马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