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正式印发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纺织服装行业受益于需求端回暖和供给侧的改革,居民消费意愿提升也将影响至纺织服装行业。
一 需求端:释放服装消费潜力
从收入方面,《方案》支持以工代赈扩大产业规模直接提升消费购买力,推动农村品牌培育等举措为乡镇县城注入消费活力。
细分行业领域,童装、家纺、内衣等类目受益于消费活动补贴, 如上海区域已把窗帘、毯类、软床垫、床上用品四大家纺产品纳入国家消费补贴范围,预计越来越多城市逐步开放把纺织服装等纳入补贴范围内。
从呼和浩特三孩家庭补贴10万等多地生育补贴政策,进一步刺激母婴品类需求;另外户外运动、银发经济、养老服饰等细分品类赛道也受相关政策影响推动增长。
总结概述1:家纺床单纳入消费补贴,母婴童装将会越来越抢手,冲锋衣、防晒衣也有市场增量。
二 供给端:数字化产业升级
政策方案明确提出“推动消费品绿色化、智能化升级”,要求纺织服装行业加速技术迭代。
一方面是加速纺织服装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目前广东、湖南等已启动纺织智能制造数字化升级补贴,进一步推动生产厂家和数字供应链协同升级。
另一方面,政策鼓励开发原创IP、融合传统文化元素,推动国货“潮品”走向国际。作为世界服装生产制造强国,通过动漫、文娱、电竞等场景拓展,借助直播、跨境海外仓等触达新消费群体和新兴市场。
总结概述2:作为源头厂家和一批商家,可多关注新兴IP和风潮走向,探索出除传统零售出货渠道外的新兴渠道,拉开同行差距与提高品牌竞争力。
三 政策协同下高质量发展
《方案》与工信部“纺织服装优供给促升级”专项行动形成政策协同效应,标志着行业即将迈入“需求拉动供给、供给激发需求”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从短期市场效应来看,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覆盖范围如家电、数码产品补贴等,有望通过产业链传导间接提振家纺、服装等关联领域消费需求。
政策鼓励发展首店经济、智慧商圈和沉浸式体验空间,推动传统百货转型为新型商业场所。例如,线下门店结合AR试衣、虚拟秀场等数字化手段增强互动性,线上通过品质电商、直播电商扩大触达范围。
从中长期发展路径来看,需着力构建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产业生态体系,重点推进人工智能与纺织制造深度融合、生物基材料研发应用等前沿领域,以此培育产业新质生产力,开拓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兴赛道。
总结概述3:推动商家多业态发展激发门店销量,补贴政策间接带动家纺消费,未来会有更多的科技面料和创新产品。